謝媽媽患心臟病的老伴走了。56歲的謝媽媽心頭最大的牽掛,是她那26歲的智障兒子阿Boy。在無數次遭各福利團體拒絕收留後,當她也沒有能力照料時,阿Boy往後的生活該怎麼辦?
懷著不能讓謝媽媽終老還得為兒子何去何從而憂慮的念頭,30歲青年鄭禾強言出體行,開始他與8位友好籌建一所免收費的新山關愛兒童殘障福利中心的“長征”。
這個“長征”最大契機,還是他找到了一位成功在怡保成立了一間慈愛殘障中心的羅水強(53歲),同時找來了另外7位力促他完成使命的友好的幫忙。
9人自發成立委員會
這9人于是自發成立了一個委員會,專司在新山建立他們的關愛兒童殘障福利中心。團員有主席羅水強、副主席張玉枝、秘書董麗玲、委員余亞藍、林行、蕭妙祥、周耀力及林淑娟,而鄭禾強則被推選為財政。
在毫無財力、團隊與社會背景的情況下,鄭禾強等人多個月來穿梭于各政府部門和各慈善團體,以便收集資料、為中心進行註冊、物色場地、尋求贊助機構及辦理硬體設備。鄭禾強的理念終在9個人面對總總障礙而能一一獲得清除的努力中,得以實行。
穿梭多個部門克服難題
“我找上了福利部,才發現成立一個福利組織,需要經過很多部門的通過才能成行;于是,一個又一個部門挨個去找,包括新山市政局與社團註冊局等,之後租下龍園2個單位的房子,又要去跑律師樓、消防局、水務局、電訊局等。”
幸好,從事保險行業的禾強,由於工作時間具伸縮性,他都是趁著上班前到有關的部門跑一趟,才一一克服了一個團體從無到有的各種問題。
“在接觸政府部門、各福利機構及教會等的過程中,發現他們都是抱著莫大的愛心來幫助我們,讓我們更是鐵了心,絕對不能白白浪費之前的心血。”
他指出,整個籌辦過程中最為困難的,莫過于租用一個固定場地了,當屋主聽到他們將設立一所兒童殘障中心後,都婉拒了他們的要求。
“幸好,我們的團隊當中,有幾位交游廣闊者,介紹了在龍園這個兩間同樣放空的房子;我們在考慮它的位置靠近中央醫院、與診療所及特殊學校的距離只需數分鐘,且環境好空氣流通之下,才以每月2400令吉租下來。”
該中心在完成2個房屋單位的貫通裝修工程後,又忙著籌備添置電器及其他基本器材。
新山關愛兒童殘障福利中心在今年5月終于落實。前面提及的謝媽媽、即吳麗娟女士的智障兒子阿Boy,成了該中心的第一位入住的殘障人士。也讓鄭禾強實現了他欲幫助謝媽媽和阿Boy的心願。
皇天不負有心人,2008年5月15日,社團註冊局終發出了准証給該中心。
羅水強:亟需志工援助
願醫生護士挺身而出
該中心主席羅水強披露,該中心在基本條件具備之後,目前亟需援助的是,向廣大的社會尋求志工參與該中心的運作,尤其是願意支援的專業人士如醫生或護士,能夠挺身而出,撥出部分時間給予該中心的孩童作義診等工作。
羅水強指出,目前已經有8位殘障兒童住進中心,以現有的空間來看,還可以再收留30位或以上。
他說,作為一個不收費收留殘障兒童的非盈利福利團體,要維持中心的一切費用,中心擴充,生活技能培訓以及預料不到的醫療費用,是中心所面對的極大問題。
盼社會人士贊助客貨車
據悉,該中心仍需在前院搭建一個涼棚,以便讓中心的殘疾人士擁有更充裕的空間作戶外活動如游戲、做早操等。
“我們也需要社會人士贊助一輛可代步的客貨車,以便在孩童生病時,可以直接載送醫院求治。”
以愛心耐力獻身幫忙
印裔夫婦讓人折服
馬來諺語有句話說,那裡有志向,那里就存有促使它完成目的地的途徑。該中心在吳麗娟女士的智障兒子阿Boy住進去之後,該中心即找來了願意24小時在中心照料殘疾人士的一對印裔夫婦獻身幫忙。
擁有在殘障中心照料孩童經驗的阿魯姆肯(45歲)夫婦倆,幾乎沒有離開中心,一直守在8位殘障兒童在身旁,他們的愛心與耐力,表現在清理殘障人士的糞便生理問題上,也表現在日復日的照料病人上,讓人折服。
該中心歡迎社會善心人士及慈善團體親臨中心探訪中心,以了解其操作情況;中心的地址為:NO:40&40A Jalan Sultanah Rogayah, Taman Iskandar, 80050, Johor Bahru.聯絡電話:07-333 8044 電傳號碼:07-333 9044。